您現在的位置:中國農業儀器網 > 行業動態 >遼源:打好“生態牌” 生態農業大有可為
遼源:打好“生態牌” 生態農業大有可為
“園內規劃發展有動物飼養基地、兒童樂園、垂釣園、百花園、果蔬園等休閑旅游農業,同時還建設生態餐飲區,全部采用無公害綠色食品為原料,結合原生態農家土菜烹制而成,原汁原味,獨具特色……讓人有一種完全不一樣的清新感覺。”紀麗威指著有道農業綜合體生態農業產業園規劃圖向記者介紹,言語間充滿自信。
走進有道農業綜合體生態農業產業園,工人們正在加緊建設廠房。“目前,產業園40畝土地已流轉到位,基礎框架已形成,其中,2畝草莓已建成投產。土地平整、道路鋪墊、1000平方米生態餐廳、4000平方米休閑區及4000平方米兒童樂園等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之中。”紀麗威告訴記者。
“干事業,就不能安于現狀,要不斷追求、持續奮斗與創新。”這是紀麗威最常說的一句話。2011年,紀麗威創辦西安區元豐養殖專業合作社,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年,她養雞就收入150余萬元;2013年8月,她聯合周邊的4家合作社成立遼源市西安區有鄰養殖專業合作社聯社,同年9月,吉林有道現代農業有限公司成立,注冊資本2000萬元,探索出“養雞—雞糞發酵—養殖蚯蚓—蚯蚓喂雞—雞下蛋”的生態循環新模式,其“兩只母雞”“蚯蚓蛋”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在國內持續暢銷,由此紀麗威一舉成名,成為西安區農業發展的先進典型,她的現代農業產業也由此步入“快車道”。或許對普通人來說,有了這樣的事業應該滿足了,但善于琢磨的紀麗威卻不滿足,今年又瞄準了做好生態農業與旅游業相結合文章,不斷演繹現代農業“產業倍增”的傳奇故事。
今年,紀麗威意識到,生態農業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、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,未來發展前景廣闊。可以以生態農業產業園為載體,把鄉村旅游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,進一步延伸餐飲經濟的鏈條作用,著力打造休閑旅游農業園區,以適應開拓市場的需要。如此一來,有道農業綜合體生態農業產業園的念頭便應運而生了,且重點要突出“生態”兩個字。
“接下來,我們將主打‘生態’牌,增加櫻桃、圣女果等果蔬品種,并完善、美化產業園的細節之處,增強‘旅游+文化+生態’效益,達到‘旅游+農業’雙贏。”秋風瑟瑟,擋不住紀麗威發展農業產業的熱情。據了解,有道農業綜合體生態農業產業園坐落于燈塔鎮古洞村,今年7月開工建設,占地26400平方米,總投資230余萬元,是一家集農業種植、休閑觀光、文化拓展為一體的高標準農業觀光采摘體驗園。項目建成后,將通過一、二、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模式,開發農業的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,實現輻射和帶動村民實現增收、企業增效、產業轉型的發展目標。
一份土地,兩份收入。如今,產業園項目共流轉古洞村土地40余畝,更多的農民從有限的土地中解脫出來,通過在家門口務工便能達到增收致富的目的。古洞村4組村民宋金昌家有17畝土地,原來自己種植苞米,如今他把土地租出去,一年可拿租金8000余元,現在的他就在紀麗威的產業園上班,成了“家門口”的上班族。“在家附近上班一年可以賺3萬多元,俺挺知足了。”宋金昌認為,這都是土地流轉帶來的好處,現在的生活幾年前想都不敢想。
產業園項目是西安區燈塔鎮黨委、政府為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,夯實特色農業產業基礎,發展鄉村觀光旅游,提高農民群眾收入的重要舉措。項目把綠色生態擺在突出位置,使觀光旅游和采摘農業相互融合、相得益彰,對打造西安宜居宜游鄉村靚麗名片、實現現代農業和生態旅游的雙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“習總書記生態觀里‘兩座山’告訴我們,要把生態優勢轉化為農民手中的真金白銀,就農業來說,就是要獲得好的效益,只有高效生態農業才能實現產業發展和農民收入增長的可持續性。”燈塔鎮鎮長姚順說。
- 【中國農業儀器網】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。
- 上一篇:漳州南靖:“新農人”引領農業新業..
- 下一篇:山東農業供給側改革重在補短板


